《 返回实施指南

纺织行业(绗缝)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来源: 关键字:纺织行业(绗缝)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时间:2023-10-27
浦江县纺织行业(绗缝)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行业代码:177 浦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绗缝工艺协会 2023年11月 目 录 一、行业概述 二、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规范框架图 附录B 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规范评价要素和评分 一、行业概述 行业简介:浦江绗缝作为家纺行业的一个细分产业,正式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1999年后,浦江绗缝产业进一步发展,产值逐年提升,涌现出了贝特、超界、万博、嘉泰、贝康、丰源、百丽、康佳、宏盛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绗缝企业,绗缝产业也成为浦江县三大传统富民产业之一。目前,浦江已成为全国绗缝家纺制造中心,2006年开始拥有了“中国绗缝家纺名城”称号,2017年成功申报浦江出口绗缝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浦江绗缝产业的产品包括绗缝被、超声波被、胖被、四件套等全系列床上用品,沙发垫、抱垫(靠垫)、坐垫等枕垫类、宠物用品、毛毯、窗帘等形形色色产品,正在从单一的绗缝产品向全系列的家纺家居产品拓展。目前全县共有绗缝制品企业6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纳税5000元以上的为366家。 产品实现主要流程:绗缝制品是布艺拼接织物为面料,以纺织物为底布(里料),以絮用纤维为填充物,经绗缝、水洗工艺制作产生的家居纺织品。 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一是绗缝企业经营者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存在原材料以次充好情况,特别是填充物良莠不齐;二是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无质量文化,享有“中国绗缝家纺名城”称号,但没有响亮的品牌。三是全县绗缝企业总体规模都偏小,特别是目前还没有龙头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和引领力。四是行业自动化水平低,主要以人工为主,用工老龄化现象严重,验收裁剪等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断档现象。 二、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核心过程1:质量意识管理 典型问题:绗缝企业经营者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存在原材料以次充好情况,特别是填充物良莠不齐。 控制要点:提升企业高层领导质量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先进,开展质量监测与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施指南: 1.高层领导具有怎样的质量理念,并在经营过程中得到体现,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高层领导对质量发展的认识和态度,如质量重要性、质量意识、质量理念、质量价值取向、质量文化等; b 高层领导提炼出的质量格言警句、质量机制、模式和方法; c 高层领导身体力行贯彻质量、倡导质量、支持质量、参与质量、营造质量; d 高层领导将其理念、企业文化传递到员工及相关方。 2.高层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中有何表率作用及提供怎样的支持,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高层领导应支持与关注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工作,如机制、方案、激励措施等; b 高层领导应将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要求融入企业的业务过程,建立全员参与的沟通关系,提供所需的资源; c 高层领导应参与推进实施,分享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的成功经验,并影响和带动产业链前后端质量提升。 3.企业如何建立标杆和对手,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质量比较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信息收集渠道、分析评估、提出对策建议等; b 企业应明确本系统或跨行业、国内或同外的竞争对手和标杆企业,并进行适 时调整; c 企业应明确质量比对的相关指标,如质量标准、品牌、技术创新、质量成本、资源、经营绩效、质量安全等。 3.企业如何开展比较分析,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收集竞争对手和标杆的比对信息数据,可通过网络媒体、行业情报、展会论坛、交流访问等方式;可定期、不定期、即时; b 企业应对竞争对手和标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发现新变化,找出新差距,提出新对策,作出新决策; c 企业应监测、评价、跟踪质量比对的实施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对策。 检查改进:高层领导理念及影响力,包括先进理念、表率作用、影响带动、主导产品竞争对手和标杆。 4. 由于小微企业管理意识薄弱、资源配备受局限等原因,一般会存在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混乱、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的依据不明确等情况。切实有效的实施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仅能有效证实企业产品合格,也可以大幅降低不良质量成本,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企业如何制定智能、功能性和绗缝制品质量监测的过程、方法,应考 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识别智能、功能性和绗缝制品的过程设计、目标、内容、要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交付和服务过程等; b 企业应确定关键过程,明确关键过程监测的方法,如指标、频次、方法、要求;方法包括:水平对比法、检测预警分析法、质量控制图等。 6.企业如何制定控制要点质量监测的过程、方法,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纤维成分含量是纺织产品的主要品质指标,是影响各理化性能指标的重要因 素之一,也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起着引导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作用。标准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规定了产品的使 用说明中必须要有纤维含量的标识, 按照纺GB/T 29862-2013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执行。 b 纺织产品从原料到绗缝制品的过程中,经历多道工序,期间不可避免的会使用许多化学产品。化学产品是否会对使用者产生安全性方面的影响?国家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质检要求,企业应依照这些要求通过质量监测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c 目前绗缝制品常规的化学测试项目有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 料、领苯二甲酸酯、重金属、可萃取重金属、含油率、二氯甲烷可溶物、含氯酚等。应依照已制定的一系列标准中规定绗缝制品的物理指标进行质量监测控制。 d 关键指标要明确检测方法和流程,如“纤维长度”监测控制,这是绗缝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类似的情况应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检验方法和流程,包括对产业前端企业提出质量控制和改进要求。 e 针对比如:纺织品浆染过程中的“纤维含量”、“水洗尺寸变化”、“染色牢度”等关键控制要点应制定科学标准的监控要求。 7.企业如何配备智能、功能性和绗缝制品质量监测的标准和仪器,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收集国内外相关智能、功能性和绗缝制品质量标准、检测仪器的信息,可通过网络媒体、行业动态、标准企业、制造商推广、交流分享等; b 企业应依据智能、功能性和绗缝制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求,配备相关的质量监测的标准和仪器,并进行评价。 8. 企业如何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并实施持续改进,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包括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预防和控制;质量控制的职责、目标、要求等; b 企业应健全测量分析和检测评价体系,在产品质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质量,提高质量成熟度。 核心过程2:品牌发展管理 典型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无质量文化,享有“中国绗缝家纺名城”称号,但没有响亮的品牌。 控制要点:强化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指南: 1.企业如何制定形成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和方法,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建立相关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计划和要求; b 可从企业发展历程、文化底蕴、行业特点、内外环境、自身特点、竞争对手、 标杆等方面收集充分的信息; c 可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内外结合的方式,运用分析、研讨、提炼、取舍、升华、整合的方法的制定; d 企业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动员工参与,并鼓励重要相关方参与。 2.高层领导如何确定企业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应体现企业的历史传承、纺织行业 特点、自身企业 特色、内外部环境趋向、质量元素; b 高层领导应进行筛选、评价、选择确定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表述语; c 表述语应清晰、一致、有特色、易于理解、可验证、能引领发展。 企业如何充分展开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充分讨论展开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b 精练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译注说明。 3.企业如何形成质量文化,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关于质量的理念与价值观、习惯与行 为模式、基本原则与制度以及其物质表现的总和。 b 影响企业质量文化及其个性化特征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高层领导的 质量意识和领导力,及其对建设质量文化的认识程度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 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的总体方向;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产品特点及行业 属性等。 c 质量文化建设机制可按 GB/T32230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建立,质量文化的 表现形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质量文化建设 工作框架可包含质量文化定位、企业与管理、质量文化推进、测量、评价与改进等 四个工作过程。 4.企业如何建立质量文化推进机制,在经营过程中落地,并成为自觉行为,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质量文化建设是指企业为创建、培育、发展和优化质量文化,自觉并有意识、系统地对自身的质量文化进行策划定位、企业管理、系统推进和测量、评价与改进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b 企业对质量文化推进工作进行具体的策划、实施、控制、评价和改进,将企业确定的质量文化发展方向和期望目标通过推进过程转化为现实,主要方式为:开展教育与培训、沟通与宣传工作,制定行为规范与相关制度,进行员工激励,并建 立质量文化推进过程的程序文件; c 建立质量文化建设的测量、评价和改进机制,对质量文化建设实施动态和闭环管理。通过建立质量文化测量系统、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成效分析与评价、改进与创新等工作,确保企业及时获知质量文化建设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并 识别改进机会。 检查改进:确立质量文化、建立机制、文化落地,形成文化自觉。 核心过程3:生产工艺管理 典型问题:全县绗缝企业总体规模都偏小,特别是目前还没有龙头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控制要点: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效率,建立质量信用机制,控制质量风险,以质量引领企业做大做强。 实施指南: 1.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产业链上游水洗、针刺棉加工企业落实相应的环保规划、治污措施。督促针刺棉加工企业对针刺棉除尘工艺加大技改力度。 2.企业如何配备绿色清洁生产装备,并进行生态化管理的,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了解和掌握生态绿色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情况,可通过网络媒体、展会论坛、行动动态、制造商推广、应用企业介绍等; b 企业可根据自身产品特性、清洁生产要求更新改造生态绿色制造装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绿色制造装备更新改造的方案,经论证后企业实施; c 企业应监测生态绿色制造更新改造后的效果,包括“三废”排放量、节能减耗、员工环境改善、生产成本等; d 企业应建立绿色制造装备的生态化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创建示范车间,分享经验成果。 3.企业如何保证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生态的,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识别生产制造中质量生态的设计、过程、目标、要求; b 企业应为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 c 企业应建立质量生态的基础标准、管理标准,监视、测量质量生态目标的实 现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整; d 企业应了解和掌握质量生态的新变化和要求,适时进行调整。 4.企业如何建立质量信用机制,如何作出和履行质量承诺,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质量信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目标和要求; b 企业应对产品质量作出承诺,并对外公布,包括:质量理念、目的宗旨、产品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质量维护、质量服务、质量处置、质量赔付、质量保险等; c 企业在兑现质量承诺过程中实施情况。 5.企业如何编制和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依据GB 18401-2010、GB 18383-2007、FZ/T 81005-2017、FZ/T 62019-2012等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规定,按照GB/T31870的步骤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汇总,包括企业信用信息、评估机构信息、评估方法与流程、评估要素项信息、评估结论信息和补充信息等方面; b 企业可编制质量信用报告,报告内容应真实性、完整性、易读性和时效性,定期发布年度质量信用报告,并收集相关方的反映。 6. 企业如何识别和建立产品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风险,如何建立预防与控制机制及应急处理预案,应关注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产品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风险预防与控制的机制、程序、方案和要求; b 企业应对产品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形成质量风险预防与控制方案,由高层领导集体决策; c 企业应全程监控产品项目实施过程出现的新变化,提出相关的建议意见,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完善; d 企业应建立产品项目质量风险应急处置方案,稳妥处置相关事宜。 7.企业如何建立质量舆情预防、管控及应急处置机制、方案,应关注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质量舆情预防、管控及应急处置机制、方案并实施,适时进行评价和完善;方案可包括:企业机构及职责、舆情监测、分析报告、预防与控制预案、应急处置办法、外联协调、善后处理、责任追究及适时进行评价和完善; b 企业应关注和收集各种媒体有关本企业及相关质量事件的舆情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提出相关的处置建议; c 对涉及本企业的质量舆情,应根据影响程度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作出应急作出应急响应,严控质量事态升级,消除不良影响,并追究质量事件相关责任; d 对非本企业的质量事件,应提出预防本企业相关质量方面的问题排查,整改隐患;分享处置做法和经验。 检查改进:关键质量指标、产品性能指标、产品 认证、质量信用报告、发布、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装备与管理。 核心过程4:人的管理 典型问题:行业自动化水平低,主要以人工为主,用工老龄化现象严重,验收裁剪等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断档现象。 控制要点:坚持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才结构。 实施指南: 1.企业如何建立人力资源评价指标,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收集分析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做法,采用相关模型方法,与企业战略方向一致,构建人力资源评价指标,可包括:职位分析评价、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开发、职业发展、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并分解到相关层级; b 企业应开展人力资源评价指标的监测、评价、结果运用,确定监测、评价的部门、频次、方法和要求,形成改进建议,适时调整完善人力资源指标体系; c 企业应总结和分享人力资源管理的做法或经验。 2.企业如何推广人力资源价值,应考虑诸如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人力资源推广机制,包括负责部门、树立典型、总 结做法、经验和方法、推广渠道、模式、方式、监测评价成效、配备相关的资源; b 企业推广人力资源价值的方式可:设立劳模工作室、操作能手工作室、名师班组、师徒小组等; c 企业可适时评估推广价值,放大效应,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共同分享。 检查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评价 核心过程5: 典型问题:专利申请企业家数逐年下滑,整个绗缝产业共有157件商标,除依诺雅、千百卉外,存在商标资产闲置浪费的情况,未进行有效转化。企业标准化基础薄弱。 控制要点:强化知识产权创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标准运用,推动成果有效转化。 实施指南: 我国绗缝产品出口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知识产权保护。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动辄提起知识产权争端和诉讼,国内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据统计,自从我国入世以来,我国企业遭遇较大的国际专利纠纷,有20多起诉讼案赔偿金逾10多亿美元。知识产权诉讼也不仅仅是法律手段,而更是绗缝市场策略和竞争手段。绗缝小微企业应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1.企业如何策划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机制,包括制度、职责、途径、方法及资源保证; b 企业应将在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装备、方法、配方等方面自主发明申请专利,取得合法权益保护,可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通过购买、受让发明专利项 目; c 企业应策划发明专利项目成果转化生产力的方案,包括可行性研究、市场风险预测、投入产出比、资源保障等; d 企业应评估专利项目成果转化后效果,适时调整方案,分享推广经验。 2.企业如何运用品牌无形资产,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可建立品牌营运机制,也可委托相关机构代理,包括制度、职责、途径、方法、要求等; b 企业可策划品牌无形资产运营的方案,包括品牌加盟、贴牌加工、品牌入股、品牌融资、品牌冠名、品牌并购等; c 企业应对品牌无形资产运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分享经验成果。 3.企业如何保护和激励原创设计,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保护和激励原创设计、技术诀窍的制度和机制,给予相关资源的支持; b 企业可通过各种途径形成良好的原创设计环境,推广原创设计转化为生产力,予以知识产权保护,并评价结果; c 企业应激励原创设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推广共享成果。 3.企业如何主导或参与产品标准制修订,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建立主导或参与标准工作的机制,明确职责、目标、要求; b 企业应主导或参与承担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项目,参与团体标准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取得标准的话语权; c 企业应监测、评价主导或参与标准制订后的成效,如品质、质量的提升,适应调整周期等。 4. 企业如何承担国际或国家标准化技术企业,应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a 企业应在产品开发、技术质量上具有领先地位,主导或参与多项标准的制修 订,参与标准化企业活动,在行业中具有标准话语权; b 企业应主动承担国际或国家标准化技术企业牵头工作,并对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给予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