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精提汽配产品质量 驱动“浙”品质高效发展
企业所属行业:汽车制造业 行业代码:C36
一、企业简介
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硅油风扇离合器、发动机冷却风扇等汽车零部件,在产品研发、制造、试验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经验。
为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公司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优异的产品质量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二、企业急需解决的质量管理问题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配件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公司随之上马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加,继而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次质量提升行动帮扶小组深入企业实际走访与调研,对硅油风扇离合器产品的综合故障模态进行统计(数据来源2020年-2022年,见图1),因尺寸超差带来的装配卡滞问题占产品总不良率的48.5%,因此选定此质量问题作为本次帮助提升的目标,同时兼顾其他性能不良等问题点。
![]() |
三、提升行动主要做法
(一)纵向分析、理清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帮扶专家组按照“三现五原则”(注:三现,现场、现物、现实;五原则,把握现状、查明原因、适当对策、效果确认、回馈更正。)深入企业现场,拆解不合格离合器产品了解实际情况,并结合IATF16949标准的相关要求,与企业人员探讨、分析造成离合器装配卡滞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核心因素(见图2):
(1)表现形式:壳体或主动板边缘的迷宫槽配合出现刮擦,并且故障件拆解后呈现出一边刮擦的情况。
(2)核心因素:通过对壳体压装主动板后导致卡滞的原因分析,表明配合间隙符合,主动板轴向跳动量【平面度】超差为要因,是生产装夹方式不合理、一致性差,造成平面度变差大。
上述因素经与权威检测机构及行业专家确认,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 |
图2 硅油风扇离合器不良品拆解及原因分析剖析图
(二)横向对比、寻求改善
(1)驱动技术改革
企业造成产品不合格的装夹工序现为手动装夹,使用手动装夹的产品车加工后,平面度变差很大,平均误差比标准要求超差在±0.05mm。通过市场调查,同类型生产企业在该工序20%以上均采用液压装夹的生产方式,能提供产品平面度误差合格率在98%以上。帮扶小组与企业最终选定两台稳压式液压装夹设备加装到数控机组,综合考虑压力带来的铆裂等二次质量问题,替代手动装夹并顺利通过试产运行,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保加工质量的稳定性。
![]() |
图3 硅油风扇离合器装夹设备改进前后对比图
(2)优化工艺流程
![]() |
结合IATF16949体系对离合器产品的控制要求,帮扶小组从图纸、工艺、参数以及以往加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审,并结合本次新改进的液压装夹设备的特性,对离合器组装工艺进行微调(优化整合),取消原手动使用扭力扳手的装夹方式,改为液压装夹工序,并在精加工工序设定质量检验点,同时考虑了尺寸不良、性能不良等质量问题,优化精车工艺,以完善解决此类产品质量不良问题。
(3)完善设备管控
改进后的液压装夹设备,对装夹精度控制要求相对高,基本控制在0.03mm以内,且设备的日常管控及维护保养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液压传动部分的液压传感器要求应加强控制。新编《液压装夹设备操作规程》,明确了装夹过程及设备日常点检及维护保养的要求,融入到公司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进行精细化管控。
(4)提升质量意识
对本次改进产品涉及工序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质量意识培训,学习改进后的相关设备操作要求及加工工艺要求,使其认识到产品质量管控是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并不是工艺设备改进后就对日常管理放之任之。更应要加强对日常的管理,才能做出高品质的产品。
(三)交叉检验、综合把控
针对硅油风扇离合器装配卡滞、性能不良等品质问题,部件液压装夹后加工前用数显卡尺进行测量,调节控制夹具高度与产品之间的误差在0.03mm内;同时配备平面度检具和百分表对主动板配件进行平面度和跳动量的检测,并增加日常巡检的频次,将这些要求修订融入到《产品巡检规范》中。真正做到产品自检与巡检双重把控,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的概率。
序号 | 检验项目 | 检验要求 | 检验者 | 检验频次 | 备注 |
01 | 平面度 | ≤0.05mm | 自检 | 100% | |
02 | 尺寸 | 符合图纸 | 巡检 | 1次/2H |
四、企业质量提升成效
本次提升行动,企业在效率、意识、品质、成本上有很大收获,通过前后运行的比对,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案例企业在本次提升行动中,通过数据分析(见图5~图7),达到如下效果:
![]() |
(1)产品加工的一致性和装配情况良好,平面度误差控制在0.05mm以内,硅油车间装配离合器卡滞等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善,至2023年6月卡滞缺陷下降至0.129%,同比下降6%;至2023年7-9月实现了硅油离合器装配卡滞“零缺陷”;
![]() |
(2)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改进前手动装夹产品的车加工序由2人每天手动加工80个零部件到改进后1人操作液压装夹设备每天加工96个零部件,生产效率提升了58.33%;
(3)企业投入50000元改造2台数控液压装夹设备,节约人工成本及产品返工、报废及客户赔偿带来的质量成本,综合成本降低了59.52%,降低了质量损失;
![]() |
(4)提升产品合格率的同时,客户投诉明显下降,满意度也有所提升,从2022年的98.2%提升至99.8%,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客户(东风马勒、俄罗斯MAZ等主机)良好口碑。
通过提升行动的落实及后续持续的验证与数据分析,说明设备及工艺改进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应结合IATF16949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形成一套常态化的质量提升改进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痛点与难点。
五、启示
一切以实际出发,切入根源才能有效地降低同类产品质量问题。品质管理无小事,从细微处入手,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效果的目的。不放过每一个细微之处,将持续精准的提升理念贯彻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使微改精提为汽配产业实现“零缺陷”的高质量目标努力奋斗。
六、主要起草单位
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