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实施指南

集成电路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来源: 关键字:集成电路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时间:2024-10-31

集成电路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行业代码:C3973 集成电路制造

一、行业概述

本指南是基于绍兴市越城区集成电路行业小微企业的 质量管理实际情况编制,用于解决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中的 “痛点”“难点” 问题,指导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也可 供其他地区类似小微企业参考、借鉴使用。

半导体封装是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门类,封装工艺是将 制造好的芯片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体中,以保护芯片、提 高可靠性和便于使用。

以常见的DIP双列直插式封装、表面贴装封装为例,其 主要生产工序包括:晶圆、框架、金线、塑封粉等原材料检 --贴膜--划片--粘片--压焊--塑封--后固化--切筋--电 --测试。

本指南针对影响半导体封装企业产品质量的两个关键  过程:生产工艺过程管理、静电防护过程管理进行剖析,以  指导企业完善工艺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企业知识体系, 使之具备提供长期稳定的质量保障能力。

二、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

(一)核心过程1-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控制

1.典型问题

半导体封装企业生产工艺控制的稳定性是确保产品质

量合格的关键控制点,导致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不到位/不稳定


的原因包括:生产工艺关键过程识别不清、工艺参数规定不 明确或执行不到位;生产设备/设施维护达不到工艺要求,监 视和测量设备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现场生产工艺规范等文件 缺失,原材料、半成品防护管理不到位等。

2.控制要点

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是通过识别、确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的过程、工艺、质量要求及设备等资源需求,将确定的生产 流程、设备、关键过程控制参数以适当的文件形式给予规定, 并让员工了解,以确保工人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在实施 过程中,采用适宜的方式和方法,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关键 过程(含设备)、工艺参数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且持 续满足要求。

a)  依据不同类别的产品建立质量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工序、设备/仪器、关键控制 参数、测量方法、样本量、检查频次、记录方式、不合格控 制、责任人等信息。

b)  建立作业指导书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文化程度和过程需求,用图片、照片、 流程图、表单等形式,将技术要求、操作要领等编制成操作 规程或工艺控制文件,发放到生产现场,方便员工随时获取, 并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操作人员熟知并掌握。

c)  建立设备验收、维护、保养制度

其内容可包括:新设备的调试/验收、设备维护保养项目、


维护保养计划、设备维修等管理要求。

 

d)  建立计量器具的管理规范

应对检验过程所使用的测量设备/仪器进行日常检查,确 保其良好的使用状态。明确校准的周期、内部校准的规范和 记录的保持。

3.实施指南

对影响半导体封装质量的因素,应进行分析,依据这 些因素影响的程度,确定各工序技术与质量要求。 以常见  DIP 双列直插式封装、表面贴装封装为例,对各工序的关 键控制要求进行介绍。

a)  Wafer Mount 贴膜工序

 

贴膜完成以后,应在 10-30 倍显微镜下对外观进行检  查,确认其圆片的方向是否正确,背面气泡的面积是否过大 (气泡面积以不超过单个芯片面积的 1/2 为宜)。

b)  Wafer Saw 划片工序

 

因为晶圆切割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使用去离子水进行冷  却;另外切割中会产生一些粉尘和碎屑,切得过程中要一直  使用水来冲洗刀片。使用去离子水是防止水中的可移动离子, 比如 Na Cl 之类对晶圆造成污染,影响后续的工艺。所以   应去离子水电阻率进行连续监控,一般控制应大于 10MΩ。

应对划片刀具的磨损量进行控制,当其累计切割长度超


 50 米,一般要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更换刀片。

 

划片首件应在 10-40 倍显微镜下对划槽宽度、管芯侧面 外观状况进行检查,以发现是否存在划伤、崩边、崩角等问 题。

c)  Die Mounting 粘片工序

 

根据不同的产品设置粘片设备的温度,建议每周对粘片 设备的加热区温度、冷却区温度进行检测并绘制温度曲线, 以确保设备的性能正常。

应对吸嘴的寿命进行控制,建议当累计数量达到 50K    次后,应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更换,可建立吸嘴寿命卡片予 以记录。

为防止引线框架的氧化,开封后应保存在氮气柜内。

 

划片首件应在 10-30 倍显微镜下对蓝膜上残留的顶针印 记进行检查,当发现刺穿的情况,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对顶 针高度进行调整。

检验人员应对锡层厚度(1-3mils)和倾斜度 ( ≤2mils 进行检查。

粘片强度采用破坏性试验,建议可接受的硅渣残留面积 70%

锡层空洞面积可采用X-Ray 仪器探测,单个空洞面积可控制


在<5%芯片面积,空洞面积总和一般不超过 10%片面积。

 

d)  Wire Bonding 压焊工序

 

针对超声波冷焊工艺,应关注劈刀,切刀,毛细管的 寿命管理。一般设备均带有计数功能,应设置报警上限,当 达到累计使用次数后,可报警提示检查并更换。

每批产品首件或者每次更换劈刀,切刀,毛细管后,应 对焊线强度进行检查确认,可采用推拉力计进行检测,以验 证不同线径的焊接强度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首件检验需对焊点的宽度、长度在具有测量功能的显微 镜下进行检测。另外当导线的弧度过高时,后道包封时会高 出绝缘层,可制作 Go-No-Go 治具对导线的弧度进行检查确 认。

e)  Plastic-Coating 塑封工序

 

模塑料一般储藏在冷库,在使用前应对模塑料进行回温, 应对其回温时间,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 48h)进行管控。

可建立模塑料回温记录表予以登记其从冷库取出的时间,投 入使用的时间。

塑封设备的上、下模温度,合模压力,注塑压力,注塑 时间,保压时间均应控制。可建立不同产品的工艺文件,并 在随工单上记录并核对相关参数,以确保符合工艺要求和确 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在塑封器的使用过程中, 由于使用了不同参数, 因此造成  不同材料的粘结界面存在着分离或者是剥离的现象,会影响  塑封器的正常工作与使用寿命。分层主要是因为材料的不同, 造成热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对湿气与热应力造成破坏。

在框架式塑封器件中,分层问题主要集中在芯片截面和  封装树脂、引线框架界面和封装树脂、引线框架界面和导电 胶、载片界面和封装树脂、导电胶界面和芯片等区域。

在高填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热膨胀系数较小的 材料,从而降低热应力的影响。

可采用X-Ray 、超声扫描等测量仪器,定期对塑封工序 分层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器件己经被侵入湿气,则需要将 器件连续 24h 放置于 125℃的烘箱中进行去湿操作,在去湿后 方可使用, 以提高器件使用的有效性。

通常在塑封后采用烘箱进行后固化,可有效去除湿气,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4.检查改进

依据半导体封装行业企业特点,可建立对工艺文件执行 及管理体系运行的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

a)  工艺流程、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是否适宜?如以上所 提到的工序的关键参数设定、检验记录内容等。

b)  对过程监控的实施,现场验证生产与工艺要求的符合 性,如粘片温度曲线、压焊超声波能量、塑封参数、


后固化温度和时间等。询问观察操作人员对过程控制 要求掌握的熟练程度、资格等内容,验证其过程能力。 当工艺、人员、设备发生变动时应进行再确认。

c)  对监视测量仪器、生产设备是否进行了有效地维护。

d)  产品标识是否清楚,半成品、成品的防护是否到位等。

e)  不合格品的控制,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包 括不合格品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的纠正、预 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应保存 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f)  针对经常发生的不良问题,应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 采取对应的纠正措施,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 行验证, 以确定是否适宜,改进是否有效。

(二)核心过程2-静电防护过程管理控制

1.典型问题

静电危害是半导体封装行业生产过程中一大安全隐患, 其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往往十分严重。由于其产生简单、广泛 且不易被发觉和重视,更加剧了其潜在的危险性。它可以在 不经意间将昂贵的电子器件击穿,造成元器件失效,甚至引 起火灾和爆炸,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在半导体封装产 品的制造过程中,采取静电防护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常见问题:

 

a)  车间洁净程度不足,导致尘埃粒子浓度过高,会因静


电吸附至芯片表面,造成击穿或可靠性下降。

 

b)  车间地板未采用防静电材料,对进出洁净室的人员没 有进行静电消除。

 

c)  工作台面没有使用防静电台垫,人员没有正确穿戴防 静电服、静电手环等。

 

d)  周转车没有采用链条接地,周转盒没有采用防静电材 料。

 

e)  设备上易产生静电的区域没有设置静电消除装置。

 

2.控制要点

应对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的因素进行识别,制定相  应的管理制度文件,对不同情况下静电防护的要求给予规定, 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其了解静电的危害,熟悉静电防  护的管理要求。不定期对静电防护设施、人员作业情况进行  检查监督, 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纠正措施。

3.实施指南

a)  接线系统

 

i. 厂房建设时应使用三相五芯电源线,使地线与零线分 离。

ii. 接地杆应深入地面 3 米以下,并保证此区域润湿。 iii. 所有设备的接地桩头均应与电源接地线相连。


iv. 所有芯片存储、生产线中成品与半成品的货柜应金属 制成,接地桩头均应与电源接地线相连。

v. 所有检验台面、成品与半成品的处理台面、成品与半 成品的放置台面接地桩头均应与电源接地线相连。

b)  车间地面采用防静电材料并定期检测

 

IQC 、中间检验、OQC 、划片、装片、焊线、成型、 测试、打印、包装及周转车运行路线等区域的地面应铺设防 静电材料,此层材料应铺设在铜丝网上,铜丝与电源接地线 相连。每周对地面的防静电性能进行检测与维护。

c)  周转工具、包装材料

 

i.    芯片、半成品、成品的直接接触部分必须是防静电 的,材料可以是金属、特殊塑料、特殊涂层等,典 型的如:防静电海绵、防静电塑料盒、铝盒子、防 静电塑料周转箱、金属周转箱、防静电塑料管、防 静电载带、防静电面带、 内表面涂碳的包装箱等。

ii.    周转车由金属制成,并配备金属链子,金属链子至 少有 2 厘米接触到地面。

d)  防静电工作服的管理

 

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应由防静电面料制成,工作 服、工作帽的缝制线应是金属线,工作服、工作帽的清洗应


尽量不损害到防静电效果,清洗后应进行防静电效果检测, 检测不合格的不能再使用。

e)   防静电手环使用

 

i. 所有要求佩带防静电手环的人员上班作业前必须进行  防静电手环功能检测,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更换。

ii. 佩带防静电手环必须金属面紧贴手腕,确保使用效果 良好。

f)   设备接地检测

 

i. 所有作业设备必须接地,设备接地包括设备电源部分、 设备的作业台面、设备的导轨、振盘、接口盒等。

ii. 检查确认方式采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方式,要求导通电 阻不超过 5 欧姆或使用静电测试仪:数据显示值应 小于 10

g)  离子风扇

 

在粘片、压焊、切筋设备上易产生静电的部位安装离子 风扇,并定期进行检查、清理, 以保证离子风扇的有效性。

h)  防静电培训教育

 

应对所有新员工进行静电知识的教育及区域静电防护  的知识的培训。检查中对违反静电作业规范的员工进行再教 育。


i)   生产设备移动时防静电管理

 

生产部在移动机台、工作台等有静电要求的设备时,应 经静电防护相关负责人员进行评审合格后方可使用,评审内 容主要是静电防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检查改进

对生产过程静电的监控,可设置静电监测装置,并设置 兼职的静电防护管理人员,并定期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静电 防护设备、用品用具进行测试、记录及控制,及时发现静电 防护工作中的隐患并纠正。可采用500 V 欧表对生产区中 的防静电设施用具测试表面和对地电阻是否符合规定,做到 定期维护,消除静电防护隐患。

下表可供参考。

 

检测频次

项目名称

检测方式

 

 

  1 

环境温度、湿度

测量

佩带腕带、穿静电服情况下人体对地电阻

测量

穿静电服、鞋、佩腕带的穿戴情况

目视

 

 

每周 1 

防护台面、地板、地垫接地情况

目视

生产设备防静电检测

测量

防护台面、地板、地垫对地电阻和表面电阻

测量

三、主要起草单位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